歡迎來到金壇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郵件中心  |  協(xié)同辦公  |  返回教育服務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教師發(fā)展中心>>研訓信息>> 文章
生活 • 資源 • 活動——大德育課題組第八次水北小學活動報道

發(fā)布時間:2017-12-12    信息發(fā)布:無    瀏覽量:953次

五月的最后一天,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絲絲涼爽代替了初夏的悶熱,在這樣舒爽愜意的日子里,大德育中心組成員以愉悅的心情相聚在水北小學,以積極的行動參與了本次的活動。  

上午,大德育中心組成員在水北小學多媒體教室,聆聽了三位老師帶來的精彩紛呈的品德與生活(社會)課。  

首先,課題組成員吳欣老師執(zhí)教了《辦一張自己的報紙》這一課的第一課時《生活中的報紙》。在教學中,吳老師充分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向了解他們生活周圍的人常看的報紙與欄目后,先是幫助學生了解報刊在社會中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然后帶領學生了解一些報紙的有關組成部分和特點,接著帶領學生學習利用報紙、網絡、電視等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信息,教會學生讀報的方法,最后引導學生了解報紙的產生過程,體會辦一份報紙的艱辛,為下節(jié)課引導學生辦一張自己的報紙做準備。

吳欣老師在執(zhí)教辦一張自己的報紙

第二節(jié)課是課題組成員顏曉蕓老師帶來的《怎樣和他聯系》。在教學中,顏老師以人物“紅紅”為主線,為人物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借助媒體的輔助,并通過實踐操作掌握打電話、發(fā)郵件等聯系方式的方法與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了解了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及通信的分類與信息傳遞途徑,了解了現代常用通信方式的特點,并學會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與他人聯系。學生在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的同時,也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禮貌和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

   

 顏曉蕓老師在執(zhí)教《怎樣和他聯系》 

 

第三節(jié)課是由水北小學張小燕老師帶來的《做事不拖拉》。在本課教學中,張老師根據學生的年級段特點,努力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方式,如:聽故事、討論、想象、評獎、做游戲等,以更好的促進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參與的熱情,思維的發(fā)展。他們在活動中發(fā)現著,體驗著拖拉的壞處,珍惜時間的快樂,他們在相互交流和溝通中不斷成長。

張小燕老師在執(zhí)教《做事不拖拉》

課題組老師在認真地聽課與記錄

下午,課題組成員顧不上休息,又專心致志地聚集在一起進行理論學習和評課活動。  

理論學習時,課題組成員孫林霞老師帶領大家學習了《品德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研究》一文。首先,文章由對品德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感性認識談起,引發(fā)對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理性思考:開發(fā)和利用品德課程資源的意義不僅在于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也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標志和促進教師自身成長的重要途徑;開發(fā)和利用品德課程資源時要遵循教育性原則、活動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實效性原則和綜合性原則。其次,文章結合教學實例,介紹了幾種品德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途徑和方法,為我們將來的實際操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和方法指導。最后,文章談論了由課程開發(fā)和利用引發(fā)的新思考,提出品德課程資源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豐富的資源,也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入研究的課題。   

   

評課時,大家圍繞“生活、資源、活動”這三個關鍵詞對上午的三節(jié)課逐一進行了評點和交流。  

一、評吳欣老師執(zhí)教的《辦一張自己的報紙》:  

兒童的生活是品德課程的基礎,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兒童是未來社會的主人,要使兒童將來成為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必須讓兒童從小就感受時代的脈搏,跟隨時代的腳步,必須從小就培養(yǎng)兒童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但小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是有限的,吳老師本課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報刊等傳媒了解社會,調動學生廣泛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感受獲取信息的樂趣,讓其在了解社會的同事,培養(yǎng)其作為一個小公民的社會責任感,使其具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良好習慣。  

在肯定本課優(yōu)點的同時,大家提出一些建議:比如本課知識性較多,學生接受的東西較多,所以自主的學習、發(fā)現就相應減少了,可以從生活中報紙對自己家人、朋友等等都有哪些好處談起,從自己平時設計的手抄報說起,既是從學生的自身需要出發(fā),挖掘學生自身的資源,也能為下節(jié)課制作報紙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評顏曉蕓老師執(zhí)教的《怎樣和他聯系》: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更關注學生通過一個個主題活動讓他們獲得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活動,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顏老師注重知識性介紹與教學過程的相融合,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獲得如何與別人聯系的能力。  

品德課最終的落腳點應該是學生以后的生活。顏老師課堂的開頭和結尾都是緊密聯系自身與學生的實際,尤其是結尾教師給學生留下聯系方式的設計,在不知不覺中就產生了新的教學資源,讓學生通過本課所學,能學以致用,將教學效果很好地延伸入學生自己的生活。  

評課時大家也就本節(jié)課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討論各種聯系方式的利弊之后再根據需要選擇適合自己與他人聯系的方式,這樣學生就能有所依據,能更快更有效地進行選擇。而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聯系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這就要求老師在處理教材時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

   

三、評張小燕老師執(zhí)教的《做事不拖拉》: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具有師生共同參與、溝通合作意義的活動建構過程。在教學設計中創(chuàng)設基于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活動,是品德與社會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品德與生活課中,張教師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而是學生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活動的寬松情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體激活狀態(tài),能主動積極地動手、動口、動眼、動耳、動腦,主動地學習。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快樂,有意義,促進其在現有的基礎上更好地發(fā)展。  

張老師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體驗引進課堂,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利用視頻或者圖片中做事拖拉的好處和危害兩方面進行對比,從中讓學生懂得做事拖拉的壞處,要珍惜時間,并努力學習有計劃的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習慣。  

最后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議:教學過程需與學生的行為習慣相結合,關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需要更深入地挖掘教材資源;游戲要注意有效性和有序性,關注學生的體驗性;也可以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拖拉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

四、莊素芳校長和大家交流的一些相關思想理念

關注教材。

1、魯潔曾說過:“教材從編的那一天開始,它就已經過時了”。2 教材只是課程的依托,用教材時要有選擇、有創(chuàng)新。3、教材是文本,教學要與時俱進,需要了解學生當下的生活。4、教師和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共同創(chuàng)造新的教材。5、課文中的留白根據需要有選擇地填補。

關注學生。

1、學生不該是空著手或腦袋進課堂,注重學生已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2、品德課不是獨立的道德生活,而是連貫的。3、注重學生活動之間的循序漸進,知道學生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正確引導平時的行為。4、課堂中知識性傳授不宜過多,要注重生活性主題。

課題組成員在認真地進行理論學習和評課交流

   (薛埠小學 季小香供稿)

 

昨天訪問: 198843 ?| ?今天訪問: 201185 ?| ?本月訪問: 5377598 ?| ?上月訪問: 7284884 ?| ?訪問總數: 198538949

?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