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金壇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郵件中心  |  協(xié)同辦公  |  返回教育服務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教師發(fā)展中心>>學科動態(tài)>>綜合研訓>>幼兒教育>> 文章
教育案例:窗臺上取沙包

發(fā)布時間:2017-12-12    信息發(fā)布:無    瀏覽量:2491次

一、案例背景  

新的一學年開始了,我班的教室由原來的一樓搬遷到二樓,二樓教室的門口有一個大大的陽臺。每天清晨,只要天氣晴好,我都會讓孩子們在大陽臺上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方式進行晨間鍛煉,比如:踩高蹺、揪尾巴、玩沙包、趕小豬……等等。一件簡單的運動器械,就給了孩子們自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學會了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合作的態(tài)度。  

二、案例過程及評析  

鏡頭一:“沙包不小心被拋落在了窗臺上”  

今天早上的晨間活動和往常一樣,我?guī)е⒆觽儊淼綉敉獾年柵_上玩起了沙包,孩子們有的將沙包放在頭上慢慢走,有的在扔沙包,有的在向上拋沙包,孩子們都陶醉于其中。突然,我發(fā)現有幾個孩子圍在一個高高的窗戶下面朝上看:原來,網網小朋友不小心將沙包拋在了窗臺上了,由于窗臺很高,孩子們用手根本夠不著,這可怎么辦呢?網網看著自己的沙包靜靜地躺在窗臺上,心里很是難過。這時,很多小朋友都圍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安慰網網,天天馬上說:“網網,你不要難過了?!焙f:“網網,我來幫你把沙包拿下來。”張陳哲又小大人似地說:“我的沙包先借給你玩。”大家一邊安慰他,一邊在積極地想辦法,而我則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孩子們的一舉一動。  

評析:  

1.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  

當幼兒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我們最常見的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放任,包括那些一味的、明確引導的鼓勵;二是直接的替代解決。而這兩種方法都忽視了孩子本身的探索,把孩子放在了一個被動的位置?!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我認為,尊重應該信任他們。就象陳鶴琴先生所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想的,應讓他們自己想。”我們或家長都應放開手,讓孩子在實踐中去動腦、去體驗,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嘗試、去探索。我很慶幸這一次自己做了一回懶老師,沒有剝奪孩子嘗試與探索的機會。  

2.在活動中體驗同伴的關心和幫助。  

我們一直都提倡幼兒之間互幫互助,因為這不僅是一種良好品質,更因為它有助于孩子們的共同進步。我驚喜地發(fā)現:孩子們都是那么地熱情,他們都在積極地幫助網網。正如案例中的涵涵和天天,我想賦予他們熱心人的名分并不過分。他們鼓勵網網,給了他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也許這些鼓勵顯得有些幼稚,這些幫助也有些笨拙,但它卻真實地讓網網獲得了心理上的安慰?;突ブ?,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在他們身上體現了出來。其實,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會發(fā)現許多孩子都會很主動地幫助別人,讓我們的目光多多關注每個孩子,我們會有更多的收獲。面對網網遇的困難,我沒有直接將窗臺上的沙包取下來,我的袖手旁觀和靜靜地在一旁耐心的等待,給了其他孩子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也讓他們將自己的熱情奉獻了出來。  

鏡頭二:用一個沙包砸向了窗臺上的那個沙包  

過了一會兒,豆豆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對大家說:“我們用自己的沙包砸窗臺上的那個沙包,這樣可能會把沙包砸下來的,我們試試看,好不好?”  

她的建議得到了多數孩子的贊同,于是,大家都紛紛拿起自己手里的沙包,學著豆豆的樣子用自己的沙包砸向窗臺上的那個沙包,可是,在砸的過程中不知誰的沙包也不小心落在了窗臺上,于是,豆豆趕緊叫停:“不好,這個辦法不好用?!?SPAN lang=EN-US>  

“是的,戎周的沙包也落在窗臺上面了。”冰冰對大家說。大家一看,這個辦法真的不行,反而適得其反了,這可怎么辦呢?  

“我們重新想辦法吧!”不知是誰說了這么一句。  

評析:  

1.給予孩子嘗試出錯的機會。  

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知識結構,注定了他們有時的想法會和結果背道而馳,豆豆小朋友從自己的認知水平出發(fā)認為“用自己的沙包砸窗臺上的那個沙包,可以把沙包砸下來”, 這是她嘗試原有經驗的過程,但在大家實踐后發(fā)現,這個方法并不好用。幼兒的錯誤認識代表著幼兒當前的認知水平,幼兒那些在成人看來是錯誤認識,而在幼兒的認識結構上卻是合理的和“正確的?!弊鳛槔蠋煟覀円o予孩子嘗試出錯的機會!允許孩子嘗試錯誤學習,因為這對于孩子來說是有價值的,“試誤”能導致幼兒認知沖突,有益于其知識的建構。在學習過程中,如果當孩子處于失敗狀態(tài)時,教師也不要急于給予幫助,而要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處理。  

2.相信孩子有不服輸的勇氣。  

孩子們在遇到困難時,他們并沒有放棄, “我們重新想辦法吧!”一句簡單的話語,反映出在孩子們獲得了與自己愿望完全相反的結論時,孩子們并沒有氣餒,或是求助于老師,而是繼續(xù)地動腦、想辦法去解決難題。  

3. 幼兒在尋求答案的同時,也生成了問題。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告訴我們,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因為在真實的生活實景中,蘊涵著許多問題,有的問題是即時產生的,有的受某些因素影響而產生,有的問題是幼兒在認識環(huán)境中提出的,案例中幼兒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產生了諸多問題:“為什么‘用一個沙包砸窗臺上的那個沙包’這種方法行不通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取下窗臺上的沙包呢?”等等。這些問題促使孩子們去主動探索,因此,我們要給予了幼兒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孩子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人,而孩子們也只有通過不斷地嘗試失敗才能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  

鏡頭三:用紙棍來撥窗臺上的那個沙包  

這時,蛋蛋急急忙忙地拿了一根紙棍跑過來:“我來,我來……”孩子們見了,都很自覺地給蛋蛋讓開了一條道,可是蛋蛋的個子有點矮,任由他用力地踮起腳尖,他還是夠不著,楊棟見了走上前去:“我來”。只見,高個子的楊棟拿起蛋蛋手中的紙棍,踮起腳尖,輕輕地對著窗臺上的兩個沙包一撥,兩個沙包像聽話的寶寶一般,紛紛從高高的窗臺上掉了下來。其他孩子見了,都開心地歡呼起來。  

我看到孩子們那么開心的樣子,于是走上前去,對他們說:“在小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們能主動地相互幫助,并且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困難,真好!”孩子們更加開心了。  

評析:  

1. 讓幼兒在不斷地探究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成功令人振奮,令人欣喜,每個人都樂意享受成功那刻的喜悅。但通往成功的道路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可以激起更強的斗志,更好地走向成功之路。只要我們肯放慢腳步,肯等一等,肯給予孩子一點  

時間,給予孩子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不要太多地去干預其自主解決問題的活動,那么,也許孩子有望得到更多的東西。  

兒童的成長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兒童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不斷經受挑戰(zhàn),而且就在挑戰(zhàn)中不斷得到提高,他們雖然有時候成功,有時候失敗,但各方面的能力仍然不斷向前發(fā)展。幼兒正是在不斷地根據原有的知識經驗、獲取的信息進行預想、實踐,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最終形成正確的答案,并在活動過程中發(fā)展了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應成為兒童發(fā)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意義,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一直到大家將窗臺上的沙包取下來,我才從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轉變過來,我適時表揚了大家。這樣,不僅給了孩子們戰(zhàn)勝困難后的成功感,同時,也是對其他孩子助人為樂行為的肯定。  

教育應該尊重兒童的天性,尊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起到引導兒童成長,促進兒童發(fā)展的作用。教師的任務就是了解兒童的天性、本能和需要,成為兒童發(fā)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促進兒童的成長。  

   

這段小插曲就這么不經意的來,又悄悄的走了,一泓池水又恢復了平靜。在不經意中,我捕捉到了這短暫的一刻,但就在這一刻,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發(fā)現了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勤于動腦、樂于助人的品質。我們應多給孩子一些自由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多一些等待和信任,讓他們在生活中經歷磨練、獲得感悟。  

   

昨天訪問: 187730 ?| ?今天訪問: 105202 ?| ?本月訪問: 6636707 ?| ?上月訪問: 6788709 ?| ?訪問總數: 213672791

?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