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12-11 信息發(fā)布:無 瀏覽量:3312次
近來,有不少老師來電或來信討論對五年級(下冊)教材第25第8題和思考題中有關(guān)“每隔幾天去一次”等條件的不同理解。為統(tǒng)一認識,現(xiàn)就教材編寫時對這個問題的一些思考簡要說明如下。
很多老師認為,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隔幾天”應理解為兩個指定日期之間的天數(shù)(不包括兩個指定日期在內(nèi))。例如,從8月1日到8月3日,中間隔了1天,而不是2天。
事實上,這樣的理解是片面的。為了清楚地說明問題,我們不妨用下圖表示8月1日、2日、3日這三天的時間。
如果在8月1日之內(nèi)取一個點(即時刻),再在8月3日之內(nèi)取另一個相應的點,則這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可理解為從8月1日到8月3日所隔的時間。不難看出,這個距離的最小值是1天,最大值是3天??紤]到避免使問題過于復雜,可以把上述兩個點的位置約定為相應日期中的同一時刻。這樣,從8月1日到8月3日相隔的時間就是2天。這樣的約定是相對合理的。這是因為,第一,它符合生活中的一般做法——通常人們每次參加游泳訓練的時間都是固定的。第二,它也符合數(shù)學敘述的一般邏輯和習慣。例如,相似的表達方式有:從7:00到7:10間隔了10分鐘,而不是9分鐘;在數(shù)軸上,從1到10隔了9個單位,而不是隔了8個單位等。
由于上述理解知識一種相對合理的約定,而且與生活中的一般理解有一些區(qū)別,所以在教學時先要通過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統(tǒng)一認識,再依據(jù)這樣的認識去解答相關(guān)的實際問題。例如,8月1日去參加第一次游泳訓練,“每隔3天去一次”是指第二次參加游泳訓練的日期是8月4日;“每隔4天去一次”是指第二次參加游泳訓練的日期是8月5日,等等。
此外,也有老師建議把教材中“每隔幾天去一次”改為“每幾天去一次”??紤]到“每幾天去一次”可理解為“在這幾天中的任意一天去”,這就有可能使得相鄰兩次所間隔的天數(shù)不等,從而也就不便于學生應用有關(guān)最小公倍數(shù)的知識解決問題,所以教材未采用這一表達方式。
昨天訪問: 497634 ?| ?今天訪問: 218946 ?| ?本月訪問: 716580 ?| ?上月訪問: 14634444 ?| ?訪問總數(shù): 25731321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