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12-11 信息發(fā)布:無 瀏覽量:6418次
單元分析與提示
(一)單元概述
第三單元圍繞“詩文精粹”這一主題安排了3篇精讀課文——《三打白骨精》《詞兩首》《螳螂捕蟬》,以及一篇自讀課文《讀書要有選擇》。編寫的意圖是吸收祖國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三打白骨精》描述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體現了孫悟空善于識別妖魔詭計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領?!对~兩首》中的第一首詞《如夢令》,詞人李清照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稘O歌子》則勾勒了一幅具有濃郁江南風味的“垂釣圖”。《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借助“螳螂捕蟬”的故事來說明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蹲x書要有選擇》則向我們介紹了如何在茫茫書海中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讀物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掌握本單元的生字新詞。學會11個生字,認識5個二類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三打白骨精》和《螳螂捕蟬》。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課文的內涵。
4、了解詞這種體裁,背誦這兩首詞。
5、口語交際:漫話三國英雄。
(三)課時安排
本單元的教學共安排13課時,其中閱讀教學8課時,習作教學2課時,綜合性學習1課時,單元練習2課時。
《三打白骨精》 3課時
《詞兩首》 2課時
《螳螂捕蟬》 2課時
《讀書要有選擇》 1課時
我讀書,我快樂(閱讀《西游記》) 1課時
練習3 2課時
8《三打白骨精》
一、教材簡析
《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屬于敘事性課文。課文選自我國古典小說名著《西游記》,根據《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編。課文通過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贊揚了孫悟空堅定不移、機智勇敢、善于識別敵人詭計的斗爭精神。課文故事性強,情節(jié)曲折生動,又是學生所熟悉的故事題材,適合學生的閱讀理解和進行簡要的復述訓練。課文的主要特點是:
(一)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課文總共7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主要講述了孫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故事性強,情節(jié)曲折生動。圍繞“三變”、“三打”和“三攔”展開。作者采用反復敘事手法,一波三折,引人入勝。“三變”、“三打”和“三責”雖然情節(jié)基本相同,但是敘述內容不斷變化,所以沒有給人重復冗長之感,相反更能把故事情節(jié)推向高潮,也更能體現降魔除妖的艱苦不易。比如,白骨精的“三變”:一變成了村姑送齋飯,實際使的是美人計,二變成了找女兒的老婆婆,實際使的是苦肉計。三變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讓他趕走孫悟空,實際使的是離間計。
(二)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孫悟空機智聰明,“三次”識破白骨精的詭計;又疾惡如仇、堅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過。白骨精的貪婪狡猾,詭計多端?!耙挥嫴怀桑稚挥嫛?。為了吃唐僧肉,先變村姑,再變老婆子,最后變成老頭兒。唐僧膽小怕事,人妖不分。
(三)語言描寫生動傳神。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語句不同,用詞準確生動?!耙淮颉笔恰芭樢话簟保弧岸颉笔恰爱旑^一棒”;“三打”是“掄起一棒”。還有課后練習3中的帶點字詞同樣生動準確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
(1)唐僧一再推辭,八戒嘴饞,奪過罐子就要動口?!皧Z”字表現了豬八戒迫不及待、嘴饞的樣子;
(2)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閃”字代表了一個很突然、很敏捷的動作。一個八旬的老婦人能作出這樣的動作,說明她的行為與正常人不同。
(3)唐僧一見,驚得從馬上摔下來?!八ぁ弊直憩F了唐僧的膽小。
(4)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妖精,笑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這個妖精?!薄靶Α弊直憩F了孫悟空的自信與樂觀。
二、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過程。比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處。
2、抓住故事結果,揣摩人物內心,明白其中道理:不能只看外表,而要透過外表看內心。
3、學會按照課文提示簡要復述課文。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比較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寫法的不同以及表達效果。
四、教學設想
(一)談話引入,揭題激趣
1、出示12個成語,猜猜寫的人物是誰。
2、(了解孫悟空)說說孫悟空的本領及在電視劇《西游記》中感興趣的場面,喚起學生的記憶,激發(fā)他們的學文興趣。
3、揭題審題。板書:三打白骨精。
提示:中國傳統小說慣會用“三”字來設計小說情節(jié),比如《水滸傳》有“三打祝家莊”,《三國演義》有“三顧茅廬”,《西游記》中除了“三打白骨精”,還有“三借芭蕉扇”等,其中的“三”字包含了做事不易、需要克服困難才能成功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
1、找出課文中與“三”有關的描寫嗎?(主要寫三個人物 白骨精三變,孫悟空三打,唐僧三攔)
2、找出孫悟空的一打,二打,三打分別在哪一段嗎?
①自學劃出描寫“第二打”有關句子。②交流,抓住人物不同的特點。“ 閃”(與年齡不相符,定會是妖怪)“哭”讓人起惻隱之心,其實“哭里藏刀”使的是離間計?!耙膊徽f話,當頭就是一棒”(敢于斗爭) ?!绑@得從馬上摔下來、一口氣念了20遍”(膽小、人妖不分,善惡不辨)
②自學描寫“第三打”的有關句子。思考:孫悟空的“第三打”與前面兩次有什么不同,從中你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抓住孫悟空的足智多謀來體會人物形象。尤其是一個“笑”字,感受孫悟空的自信。課文雖然沒有交代唐僧的反應,可以適當補充原文,由于唐僧的善惡不辨,最終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四)反顧全文,整體感受
1、這個故事里有三變,有三打,有三攔。你讀著覺得重復嗎?為什么?
2、從白骨精的“三變”,孫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責”中,你對三個人物形象有什么看法?
(五)再讀課文,根據板書練習復述
作業(yè)設計:(有三種選擇)
1、把《三打白骨精》繪聲繪色復述出來。
2、自由組合,把《三打白骨精》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3、讀小學版的《西游記》,或者讀原著。
附板書:
白骨精 孫悟空 唐僧
(三變) (三打) (三責)
變村姑 劈臉一棒 連忙扯住
變老婦人 當頭一棒 驚下馬來
變老公公 眾神照應 戰(zhàn)戰(zhàn)兢兢
掄起一棒 口不能言
9《詞兩首》
一、教材簡析
萬水千山總是情。多少詩人畫家為水揮毫潑墨訴衷情。
李清照的《如夢令》以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yōu)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我們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用“常記”回憶,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才女“沉醉”到了“不知歸路”的地步,內心的歡愉卻躍然紙上,酒不醉人人自醉,詞人流連忘返。興盡方才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與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移動著的風景和詞人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詞中有畫,畫中有詞。(點擊)
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唐代張志和的《漁歌子》一詞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詞寫的山水畫?!保拔魅角啊?,“白鷺”自在地飛翔,漁父的悠閑自得。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jié)鱖魚長得正肥,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又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讓我們讀到了詞人高遠、悠然脫俗的意趣。
一山一水相映成趣,詞中山水皆有情,怎一個“樂”字了得。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三、教學重難點
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在《如夢令》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導入。(二)讀詞。(三)品詞。(四)吟詞。(五)拓展。
一、在導入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在練習2中,我們已經學過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此詩慷慨激昂、壯懷激烈,展示了豪邁的英雄氣節(jié),一首《夏日絕句》就足以詠頌千古,流芳百世。李清照是一位才女,她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高,今天就來學習她的一首詞《如夢令》。同時介紹“如夢令”是詞牌名。
二、讀詞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了解每句詞的意思。
1、先聽一聽配音朗讀;再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正音:興、藕;齊讀。
3、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4、交流:這首詞描繪了詞人與朋友一起郊游的經歷。
三、品詞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授之以漁,讓學生體會詞情。
1、過渡:剛才,我們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板書:讀)但學習詩詞,光讀懂還不夠,我們還要把這詩詞讀活了、讀美了。就像喝酒一樣,一口喝掉不知味道。好酒要慢慢地品,才能品出味道來。(板書:品)
古詩詞怎么品出味道來呢?(教給學生品詞的方法:要細細地讀讀每個詞每句話,然后靜靜地想想其中的含義,邊讀邊想,你就會走進詩詞中,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感受,就會品出味道來。下面,我們就隨詞人一起郊游,請你讀讀這首詞,展開想象,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畫面?)
2、然后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按游玩順序,板書:溪亭日暮 藕花深處 一灘鷗鷺)
· 首先出示“溪亭日暮”圖,引導學生想象。
(1)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畫面里有什么呀?(溪水、亭臺、夕陽、云彩、飛鳥┅┅)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景物連起來,描繪出一幅“溪亭日暮圖”嗎?
出示圖片:傍晚,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亭子、樹木,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一切都顯得那么美麗和幽靜,多么富有詩情畫意?。?/SPAN>
(2)同學們真了不起,讀著詞語,能想象出這樣的畫面,這就是“品詞”。
朗讀“溪亭日暮”:讀的時候,你的眼前好像就有這幅畫,把品味到的美讀出來。
(3)欣賞著這樣的美景,此時此刻,想想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飲酒、作詩、賞景、聊天┅┅)
古人喜歡飲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且,酒能助興,使人詩興大發(fā),像唐朝的李白,被稱為“詩仙”。李清照盡管是個女子,但她也愛飲酒,在她的許多詞里都寫到了酒。這一次也不例外,從哪兒看出來?(沉醉)美美地醉一回!(干杯)
(4)僅僅沉醉于酒嗎?請你品品“沉醉”這個詞,還有什么也醉人呢?(美麗的景色、快樂美好的心情)
(5)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朗讀:讀出濃濃的醉意。(板書:醉)
· 接著出示“藕花深處”圖。
(1)你又看到了什么?(荷葉、荷花┅┅課文《荷花》;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示圖片:多美的荷葉荷花。
(2)李清照怎么會來到“藕花深處”的?讀讀詞句。
交流:因興盡而晚回,因晚回而誤入。盡管已是傍晚,但荷葉荷花太美了,詞人不知不覺中來到了深處。
(3)是啊,李清照誤入藕花深處,卻看到了這么迷人的景色,此時她的心情怎樣?(又一次沉醉了)朗讀。
· 出示一灘鷗鷺圖
(1)你還看到了什么?(鳥多、壯觀)聽到了什么?(鳥叫聲)出示圖片:你看,在溪水旁,一群鷗鷺鳴叫著,拍打著翅膀,沖破夜幕,飛上天空,多么壯觀的場面??!
朗讀“一灘鷗鷺”,讀出壯觀。
(2)你還聽到了什么?從哪個詞中聽到的?(爭渡)爭著劃船,大聲的笑啊叫啊,那是多么歡快熱鬧的場面??!
這里用了兩個“爭渡”,為什么?比較:更表現出著急而又歡快的心情和熱鬧而又有趣的場面。這在詞中叫“疊句”,朗讀。
(3)“驚”字除了講驚起鷗鷺,誰也驚了?驚什么?這真是“鳥被人驚”、“人被鳥驚”??!
“一灘鷗鷺”帶給了大家一個驚喜,使大家沉醉在這意外的大自然的壯觀中,再一次沉醉在郊游快樂的心情中。
(4)朗讀,讀出“驚”。
3、小結。
(1)同學們,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品出了那么多大自然美麗而壯觀的畫面,有“溪亭日暮”,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這叫“詞中有畫”。畫中還有人,你們看,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因為觀賞“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使整首詞組成了一幅活動的畫,也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沉醉了的、無憂無慮,活潑甚至貪玩的李清照,和她一起分享了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那份快樂的美好的心情。
整首詞,詞人只用了33字就寫出了這么豐富的畫面和情感,這就是詞的特點:含蓄、凝練。
請你在找找看,這首詞中哪個字最能表達她的心情?(“醉”)這叫“詞眼”。李清照已完全陶醉于美酒、美景、美情之中,“這次第,怎一個醉字了得”。
(2)這次郊游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她“常記”。讓我們再次和她一起回味這次快樂的郊游吧,齊讀全詞。
四、吟詞
1、詞又叫曲,根據詞牌名,有一定的曲調,可以配樂、吟唱。(板書:吟)
2、再聽配音朗讀,學會吟詞:注意停頓、重音、疊句。
3、欣賞歌曲,隨歌曲一起吟唱。
五、拓展
1、欣賞另一首《如夢令》:李清照只留下兩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SPAN>
2、比較兩首詞:字數、句式、“醉”相同;表達的內容、感情不同,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人生變化。同樣的詞牌,可以寫出不同風格的詞。
3、介紹原因:李清照前半生生活條件優(yōu)越,家庭幸福美滿;43歲時,由于金兵入侵,宋朝南遷,全家逃亡,第二年丈夫又病故。國破、家亡、夫死三者之痛,使李清照的后半生非常痛苦,她常?!敖杈茲渤睢?,但“愁更愁”。所以,這兩首《如夢令》正是她人生變化的真實寫照。齊讀兩首詞。
六、作業(yè)
1、抄寫、背誦。
2、將這首詞改寫成一篇生動有趣的故事。
3、網上學習:http://www.liqingzhao
第二課時
在《漁歌子》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復習《如夢令》。其次,讀新詞《漁歌子》。三、明詞意。四、重點品析“青、綠”。五、了解詩人,品味詩情。六、課外拓展,升華詩情。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自從我們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來,大家都積累了好多的古詩詞,你能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背給大家聽嗎?
二、初讀,讀順詞
1、出示《漁歌子》。
2、請同學們自己先借助拼音把這首詞讀準、讀通、讀順。
3、然后借助下面的注釋,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4、檢查初讀效果。
(1)指名讀。(是否讀通讀準字音)
(2)看了下面的的注釋,你有什么收獲。
三、再讀,明詩意
1、你讀出了這首詞描寫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物?
2、老師請你再好好讀讀這首詞,仔細品味一下,哪一句給你的感受最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3、生自主吟讀,品味詞意。
4、“西塞山前白鷺飛”, 在青翠蔥蘢的西塞山前,一群潔白如玉的鷺鷥在碧空中飛翔。(青山、白鷺,一動一靜,這是一幅多么明麗、和諧的畫面,如果詩人是一個攝影師,那他所攝取的這個畫面應該是——遠景)把那份幽遠、寧靜給讀出來。
“桃花流水鱖魚肥”:在桃花夾岸的苕溪里,無數肥美的鱖魚在水底游動,或在水面嬉戲追逐著繽紛的落英。(桃花紅、溪水藍,鱖魚跳,這是一幅多么艷麗、生動的畫面)這一遠一近的對比,這明麗與絢爛的對比,你能通過朗讀出現出來嗎?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寸不須歸”,(一個“斜”字,寫出了春風的柔,春雨的細,)他頭戴青竹笠,身披綠蓑衣,迎著斜風,冒著霏霏細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畫幅里,顯得多么逍遙自在!
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連忘返。讀出那份無憂無慮,逍遙自在!
5、此時此刻,展現在你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整體感知)
交流自己體會到的詞所描繪的美麗春景。
6、有感情朗讀(背誦)詩句。
四、精讀,品詞味
1、師:短短27個字,為什么能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雋永清新、豐富秀麗的水鄉(xiāng)風景圖。古人的語言的究竟有著怎樣的凝煉與絕妙呢?老師請同學們再細細品讀這首詞時,你能發(fā)現其中看似簡單普通,卻是作者別具匠心、反復斟酌推敲的詞語嗎?
2、品析“青、綠”
“青、綠”是同一種意思嗎?都表示綠色,為什么要用不同的字?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綠色的詞(一個字的),“翠”——遙望洞庭山水翠(那是一種活潑的、充滿生命力的綠);“碧”——碧玉妝成一樹高(富有光澤的綠);“蒼”——日暮蒼山遠(深沉的綠);“蔥”——(濃厚鮮活的綠)
為什么這么多表示綠色的詞,作者偏偏用了“青”和“綠”呢?能不能用其他的字來代替,或者,能不能把“青、綠”的位置換一下?你自己試著替換讀讀看,再與詩的原句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學生品讀,說自己讀后的感受。
A、詞義不符;(舉例說明)
B、音律不和諧。(舉例說明)
看似簡單直白的兩個字,卻是作者反復推敲、斟酌的結果,那簡單就是惟一的。瞧,我們學著詩人,用心去讀、去觀、去品、去悟,總會有深妙的體悟和發(fā)現。
五、了解詩人,品味詩情
1、那么這個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的人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再次用心地讀讀全詞,連題目、作者都讀。
學生自主探究。
(1)有可能是漁人:A、趁著春水漲、鱖魚肥,多打魚,好養(yǎng)家,連斜風細雨都不顧。B.從詩題《漁歌子》,這首好像應是漁歌,所以那人應是打魚的漁人。是一個勤勞的漁人,讀這兩句詩。
(2)有可能是詩人。詩人為這美麗的山水所陶醉,他覺得這斜風細雨也是一種美,所以留戀不歸。
(3)(只要說得有道理,都應肯定)
2、了解作者。
(出示燈片: 張志和:初名龜齡,字子同,唐肅宗時棄官歸隱,沒有回故鄉(xiāng)浙江金華,而到湖州居住,常常在船上漂泊,自稱“煙波釣徒”。他歸隱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國家處于動蕩不安的紛亂之中。在這種情勢下,他因為無力佐治,只得避居江南水鄉(xiāng),以悠閑自在的漁家生活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熱愛自然的情懷。)
看了這段介紹,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此詩,作者明寫漁父,暗寫他本人,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正反映向往自由,熱愛自然的情懷。
3、再誦古詩,讀出韻味。
師引:作者多么希望自己能遠離世俗的爭斗,在這樣和諧秀麗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讀
作者多么希望勞動人民以自己的勤勞,獲得這樣一份安寧的生活——讀
作者多么希望人們能遠離戰(zhàn)亂,永遠過著這樣幸福美好的生活——讀
(層層遞進)
六、課外拓展,升華詩情
1、師:張志和的《漁歌子》表現了瀟瀟春雨灑江天之時,漁人既在勞作,又觀美景的無限情趣,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諧生活的美好意愿。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不僅歷代傳唱,而且詩家騷人多仿其體式、意境或詞句翻出新作。其中就有宋朝詩詞大家蘇軾。他甚至把張志和的詩句直接嵌入其中:
浣溪沙
宋 蘇軾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學生讀通詩句。
3、學生自讀蘇軾的《浣溪沙》
簡單理解詩意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
蘇軾推重張志和的詞,僅僅是因為張詞的語言“妙絕”嗎?
(張在詞中所表達的情懷,正是蘇軾想要釋放的心情,簡介蘇軾——他一生仕途坎坷,為官期間,他關心人民疾苦,當時,國家動蕩不安,他自己也被一次又一次的貶職……所以,他也懷有和張志和同樣的心愿。張儼然成了蘇軾的知音。張和蘇隔朝隔代,幾百年的時空((1037~1101)——(730~約810))竟然因一首《漁歌子》而聯通,孤傲與清高的心靈相通了,智慧與才情相融了。我們何其有幸通過這些美妙和文字來體悟春雨中的另一番情趣意致。)
(再出現《漁歌子》)讓我們再一次來讀讀《漁歌子》?! ?/SPAN>
七、總結,升華
在學完全詞后,我是這樣總結升華的:
有一位詩人說:再美的詩,也美不過春天的一棵樹。
所以,再好的文字營造的風景,也比不上身邊這觸手可及和活生生的大好春光。同學們,讓我們回到現實,回到我們身邊的春天,在校園里尋找春天,去大自然感受春天,也用我們的心我們的筆表達春天吧。
10《螳螂捕蟬》
一、教材分析
《螳螂捕蟬》講述了一個少年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寓言說服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故事,說明了不能只顧眼前利益的道理,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間互相依存,應全局整體思考的寓意,塑造了一個機智勇敢的少年形象,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能力來看,基本能體會到文章的主旨。那么我們語文老師怎么辦呢?語文猶如人文宇宙中承載生命訊息的一艘小船,教師能在文本背后就這個意義世界走得遠些,學生就能跟得遠些。(當然,老師不能讓學生過分深入,也要根據學生年齡決定)語文課程作為母語教學,其設置目的不只是為了掌握一種工具,它是要培養(yǎng)具有我們民族的行為方式和思想精神的人。因此,我仔細閱讀了這篇故事,發(fā)現兩個串聯的故事之中蘊藏著人類社會交往的交際法則(在當時是君臣之間的交往法則)。吳王乃一國之君,且獨斷固執(zhí),少年是用什么樣的思維方式進行了具有謀略意義上的勸說呢?這是一個難點。當我把文章再延伸至現實生活時,不難發(fā)現,它有利于指導學生如何掌握語言這一工具與別人溝通交流,這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預習、查工具書等,學會本課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內容復述;掌握“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含義,能聯系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 “自由自在”“恍然大悟”,并造句。
3、通過對文本語言材料的閱讀,感悟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4、掌握“思前想后”的讀書法,學會一種宛轉的語言表達方式,初步了解人類神會交往的交際法則。
其中目標1、2是教學的重點,目標3、4是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本課我安排了兩個課時教學。
三、教學過程
(一)第一課時教學
課堂中的活動安排不應該是隨意、任意的,在第一課時里的教學,應該為下一課時的課文感悟作好梳理及鋪墊。因此,在第一課時里,我便提出了這樣的學習要求:以四人小組為一個單位,在小組里通讀全文(要求大聲朗讀),小組長負責質量把關,從字到詞,到句,每個人都要準確,流暢的讀一遍。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把自己放到學習第一位。為了讓學生更有興趣,更認真去讀,我還準備了一個“賽讀”,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更強,讀得也特別來勁。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我還插入了一個“考考你”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檢測學生有沒有把握好,理解好課文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就是讓學生完成好老師的板書,在黑板上的圖片下寫上你覺得恰當的詞,寫什么都可以,只要能說出依據。
板書:蟬圖片 螳螂圖片 黃雀圖片 少年圖片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把他們理解的內容再現到黑板上,這對他們復述課文有一個基礎的鋪墊,雖說是再現,但也需要他們動腦筋找詞語,也算是一個邏輯思維的訓練,一舉兩得。
(二)第二課時教學(重點)
1、直奔重點,引向最精處。
本文中,“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是一個表象,與題目文意間的距離最小,所以它應在邏輯線路的第一層。我問“故事中哪幾段直接講述了這個故事?”,引導學生快捷迅速地把注意力指向第9、11自然段。我指名學生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在這個故事中涉及到了哪幾個具體對象。借板書畫一個關系鏈:蟬——螳螂——黃雀——少年,回顧上一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順勢引出故事中的故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可以各自匯報,師作小結:在這個關系鏈中,蟬是最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它整天都叫著——“知了,知了”(學生回應),卻對自己將遇到的滅頂之災渾然不覺。這樣的人可以用什么成語來形容呢?(學生自由回答:得意忘形、自鳴得意……)這時,再叫學生回顧文中描寫蟬的語句,理解“自由自在”、“悠閑”,并造句,再把詞語放到文中體會,此刻學生體會詞語中的強烈的諷刺意味就不難了。我還趁機滲透同樣的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會隨之變化的語言知識。
在這一組塊最后,我請學生借助關系鏈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完成第一階段的復述目標。“教學活動中的口語交際應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讓學生承擔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于是,我先扮演小弟弟的角色,請學生講給作為小弟弟的我聽,引導學生盡可能采用生動、乘法的口語來復述;再變換角色,我當吳王,引導學生注意語氣的轉換。自然而然,學生就能慢慢掌握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環(huán)境,就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語言等的方法。在扮演的過程中,我讓素質較高的同學負責評價指導能力中等的同學,當能力中等的同學有進步以后,我就讓他去指導基礎較差的同學,當基礎較差的同學也能在扮演中把握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時,能體會文本中的意旨時,我就讓他當我的指導,教導我如何扮演好這一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都抓住了一些關鍵詞,如“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固執(zhí)”、“稟報”、“夸獎”等等。對于詞語的理解,水道渠成。同時,在扮演的過程中,學生也了解的君臣的交往法則以及禮儀。
當學生基本掌握了小故事本意時,大概也就理解了少年用此故事勸說吳王的意圖了,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小組交流,讓學生在小組里談談究竟《螳螂捕蟬》這故事與吳王出兵攻打楚國兩者有何相似之處,這里可讓學生用自己語言說,自由交流,不一定有規(guī)定的模式,只要能說上,哪怕是一點,已經是學生的得著了。
2、鮮明對比,突顯智慧。
教學到這里,其實學生還沒能完全體會少年這個勸說方法好在哪里,于是,我便設計了一個“腦筋急轉彎”:1、當吳王說要攻打楚國時,大臣們?yōu)槭裁匆柚??2、大臣們是怎么做的呢?3、為什么大臣們不敢再勸說,而少年卻愿意去做?4、少年為什么會成功?要求學生快速默讀全文,找找答案。這些問題的設計,是層層深入,直奔中心的,學生匯報大可不必死框在一個角落里,應該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并予以肯定。當學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時,課文的主旨,也就躍然書上了。鮮明的對比,讓少年的聰明才智顯露無遺,此時,我插入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把自己想對少年說的話寫下來,字數內容不作硬性規(guī)定。教師應及時點評,加以鼓勵,這樣,學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真心話寫下來。
3、多元體驗,引向最廣闊處。
文章最后“吳王聽了少年的故事,恍然大悟?!笔裁唇谢腥淮笪??讓學生回答:就是一下子明白過來了。這時候老師可以發(fā)揮主導作用,再次凸顯寓意:吳王明白了,你小子說這么一大段話,無非就是為了說一句話。哪一句?引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齊讀,加深鞏固。
4、適時點撥,引向最深遠處。
文及此,似乎意已斷。但誠如前面所說,語文課堂是人的課堂,是文化的課堂,是民族的課堂。因此,結尾處,我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
吳王明白了少年的用心,從好的來講是用心良苦,從壞的來說則叫居心叵測。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全在吳王一念之間。那么吳王會怎么處置少年呢?從結果可以推想應該不會處罰。那么少年這次說服成功的奧妙何在呢?這個問題故事里沒有揭示,但生活中卻十分需要,讓學生討論一下。剛才在“腦筋急轉彎”時,學生已經初步有一個影像,讓學生再結合自己的實際,通過互相交流,可以小結出兩點:1、少年的表達方式非常婉轉,讓人特別容易接受,增強了成功的可能性;2、少年是站在吳王的利益角度著想,忠心可嘉。以此類推,我們在生活中,若要說服別人,也當注意這樣兩個原則。最后,我給學生留一道口語交際題。
11《讀書要有選擇》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一課時就能解決的閱讀課文,內容淺顯。通過對此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并能自主地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培養(yǎng)質疑的習慣,樹立正確的讀書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自主閱讀過程中,能運用批注式閱讀方法進行閱讀感悟,并在自主讀書過程中隨時記下自己的收獲,能與同桌交流、匯報。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同過對此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并能自主地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培養(yǎng)質疑的習慣,樹立正確的讀書觀。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并能自主地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培養(yǎng)質疑的習慣,樹立正確的讀書觀。
教學難點
學會選擇合適讀物的方法。
教具準備
收集有關讀書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喚起生活積累,激發(fā)“閱讀期待”(請學生說說關于讀書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
在生活中,同學們一定都學過或讀過一些“關于讀書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和課文吧,想一想,都有哪些?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你知道了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你覺得在我們已掌握的這些好的讀書方法中,還應該注意些什么?
小結,揭題板書:讀書要有選擇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說的?最想了解什么?
歸納:為什么讀書要有選擇?可以選擇哪些?怎樣選擇?
二、自主閱讀感悟,開展“閱讀反思”
1、初讀: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問題走進課文,相信你們自己能解決的。在讀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把課文讀正確,你行嗎?老師非常相信你們的能力,到時候,讓我們大家欣賞你的讀書情況。
2、指讀:安排學匯報自己讀書的情況,并隨機正音和理解重點詞語,如“無可厚非”“日新月異”等。
3、了解: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4、品讀:開展閱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方法自主讀文,并在書上隨時記下你的收獲??梢允顷P鍵詞,重點詞等等。也可與同桌小聲地進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獲。
5、評讀:交流自己在讀書時的感受,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6、小結。
三、再讀課文質疑,培養(yǎng)“閱讀批判”能力
1、同學們在讀書的過程中產生了哪些疑惑?請你們再快速地瀏覽一下,記下你的疑惑,可先與同桌進行交流。
2、交流: 我覺得書中對“小學生可以選擇哪些讀物說的不夠全面,我認為我們小學生可選擇的讀物還可以再拓寬些。如一些兒童漫畫、反映生活的漫畫我們也可以作為我們的讀物; 除此之外,還可引導學生對“為什么要選擇?”“怎樣選擇展開補充和交流”。
3、教師小結。
四、再讀感知寫作特色,進行遷移練習
同學們在讀2~5小節(jié)的時候,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交流(條理清楚,分類說明等)
依據這樣的寫作特色,開展遷移性練習。
如:抓住“讀書為什么要有選擇”這個話題展開敘述,可分類進行;如抓住“我們在讀書過程中應該怎樣選擇?”等話題展開,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以前選書的時候,有什么好的方法,要注意什么等,通過這課的學習,你還知道了應該怎樣選擇等。
我讀書,我快樂
閱讀《西游記》
教學建議
應《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及“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本冊安排了“我讀書、我快樂”的欄目,推薦古典名著《西游記》。(點擊)對于這部分的教學,引起學生的興趣很重要,所以,在教學時先簡煉地概括《西游記》的主要內容,然后講述《西游記》成書的過程,并介紹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及作者吳承恩,使學生對《西游記》有較全面的了解。之后對學生提出閱讀要求,建議學生根據自己閱讀能力和興趣,讀適合自己版本的《西游記》。最后,還應檢查閱讀實效,如在學生讀完整本小說后,提交一篇讀書筆記或開展“《西游記》人物討論交流會”。
練習3
教材簡析
本次練習的內容共有五項,分別是語文與生活、寫好鋼筆字、誦讀與積累、口語交際和學寫毛筆字,其中語文與生活和口語交際是訓練的重點。教學本次訓練,需學生了解四大名著,學習用自己的眼光去讀名著,讀出自己的好惡和感受,鼓勵學生用分析和批判的方法讀書。我感受最深的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想說、敢說。
教學目標
1、語文與生活:閱讀《紅樓夢》描寫笑的片段,聯系生活體驗描寫的不同形式。
2、寫好鋼筆字:注意行楷運筆的活潑、簡潔和字體工整、端正的關系,適當提高寫字的速度。
3、誦讀與積累:積累12個描寫《西游記》中孫悟空形象的詞語。
4、口語交際:拓展閱讀《三國演義》,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和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描述自己心中印象深刻的三國英雄。
5、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
積累12個描寫《西游記》中孫悟空形象的詞語。
教學難點
閱讀《紅樓夢》描寫笑的片段,認識笑的各種形式,聯系生活體驗描寫的不同形式。
教學準備
描寫笑的片斷
教學過程
下面,我想就“語文與生活”、“誦讀與積累”、“口語交際”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教學設想。
一、“語文與生活”
語文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時時處處蘊涵語文。本課教學正是抓住了 “笑 ” 這一生活素材,通過賞析《紅樓夢》里眾人被劉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節(jié),使學生體會同是對笑的描寫,但笑的神態(tài)各不相同,初步領會語言文字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寫作方法。然后在四個不同的語境中讓學生正確選擇該用什么樣的笑,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笑有千姿百態(tài),再回歸到生活。在生活中積累關于笑的詞匯,為學生能運用語言文字具體形象地記錄、表現生活奠定基礎。
二、“誦讀與積累”
本題要求學生熟記12個詞語,旨在幫助學生積累詞語。這12個詞語描寫的都是《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形象。教學時,可先要求學生憑借工具書,讀準字音,了解大意。在學生自學之后,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利用《西游記》的有關情節(jié),充分發(fā)揮想象,幫助理解詞語的大體意思,然后再運用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達到積累的目的。
針對這組成語,我在教學的最后設計了一道鞏固練習:
孫悟空本領高強,會使筋斗云、( )、( );擁有七十二變,( )、( );一雙( )可以( )。他曾經( ),贏得了“( )”的美譽,后來保唐僧去( )。
三、“口語交際”
教學口語交際時,首先課前一定要布置學生閱讀三國故事,感知人物形象,因為并不是每個學生都熟悉三國的故事,有些學生上課時可能會無話可說。教會學生抓住原著中的一些細節(jié)描寫來點評人物的特點,分析人物也要注意有點有面,有理有據。一節(jié)課時間有限,所以老師選擇幾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三國人物,再讓全班學生分組,每組負責收集、分析一個人物,最后再在課堂上交流自己對這一人物的認識!這樣做比較有針對性,而且也杜絕了課堂上有學生無話可說的現象! 口語交際除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外,其實還應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在交流時,要啟發(fā)學生注意聽,并評議:哪些地方講得精彩?哪些地方講得不夠生動?誰漫談的人物最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課前要做好閱讀準備。課中要熟讀文中對話,分析、揣摩人物的說話語氣、表情、動作,然后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讓學生先選擇自己最喜歡最欣賞的一個三國英雄,然后收集有關他的傳記或評論,同時建議學生看一看百家講壇,做到對這位英雄有個正確全面的認識。
[編寫:堯塘中心小學 王華 審定:周怡和]
昨天訪問: 187730 ?| ?今天訪問: 100465 ?| ?本月訪問: 6631970 ?| ?上月訪問: 6788709 ?| ?訪問總數: 213668054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