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12-11 信息發(fā)布:無 瀏覽量:3224次
——重構小學語文教學體系
孫雙金
問題的提出
先從故事說起吧。某大學教授給大學生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教授從講臺下拿出一只裝滿大石塊的大燒杯問學生:“請問燒杯裝滿了沒有?”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裝滿了”。教授未作評價,伸手又從講臺下拿出一只裝滿小石子的杯子,高高舉起,然后把小石子“嘩嘩”地全倒進了大燒杯里。教授又問:“燒杯裝滿了沒有?”學生有的說“裝滿了”,有的說“沒裝滿”。教授仍沒評價,又從講臺下拿出一只裝滿細沙子的杯子,高高舉起,然后把沙子“沙沙”地倒入大燒杯里。教授笑看問:“裝滿了沒有?”學生們沒有聲音了,他們不敢再輕率地回答。教授微笑著又從講臺下端出一杯水,高高舉起,然后把水慢慢地倒入了大燒杯里。實驗結束,教授正式發(fā)問。“請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有的回答:“看似滿的東西其實沒有滿。”有的回答:“人就如大杯子,說明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苯淌诮又賳枺骸凹偃缥业拇鬅瓋认妊b滿沙子或者是水,請問大石塊還能放進去嗎?”
假如首先放進去的不是大石塊而是小石子或沙子、水,哪大石塊還能放進去嗎?這個問題如當頭棒喝,給我震動,讓我清醒,促我思考:基礎教育,小學教育,小學語文教育的大石塊是什么呢?現(xiàn)在語文教科書里選用的一篇篇白話文是語文教學的大石塊嗎?假如不是,那什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大石塊呢?“大石塊”的故事促使我對13歲以前的語文應該教什么產生了反思,在童年期該播下什么種子太重要了?!胺N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現(xiàn)在種的是什么呢?
13歲以前人的智力特點是什么?根據(jù)心理學家的研究,13歲之前是人的記憶力的黃金時期。少年之記,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記,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記,如沙上之刻。人是自然之子,人之成長也如四季之轉換。13歲之前如自然之春天,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人在學習的春天是記憶的季節(jié),是積累的季節(jié)。13歲之后如自然之夏秋,夏天是生長的季節(jié),是人的理解力生長的季節(ji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人在13歲之后學習應側重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人的智力發(fā)展特點促使我反思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問題,反思我們到底該怎么教語文?是重記憶,重積累?還是重分析,重理解?這可是遵循人之智力發(fā)展規(guī)律的大問題啊。
過去的老師是怎么教語文的呢?梁實秋先生在《豈有文章驚海內》中說:“我在學校上國文課,老師要我們讀古文,大部分選自《古文觀止》、《古文釋義》,講解之后要我們背誦默寫,這教學法好像很笨,但無形中使我們認識了中文文法的要義,體會攄詞練句的奧妙。”朱自清先生也多次在文章中談到背誦的重要性:“中國人學詩向來注重背誦。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不但能領略聲調的好處,并且能熟悉詩的用字、句法、章法。詩是精粹的語言,有它獨特表現(xiàn)方式。學習這些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綜合,背誦便是這種綜合的方法?!敝袊膰鴮W大師、文學大師是怎么產生的呢?可以這樣表述:無一例外在童年時期背誦了大量的經典詩文。茅盾背過《紅樓夢》、魯迅從小背下《綱鑒》;辜鳴銘背下37部《莎士比亞》、楊叔子幼年熟背《四書五經》、楊振寧熟背《孟子》……過去的成功經驗難道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沒有啟示嗎?難道我們就把自己幾千年的語文教育精華徹底拋棄了嗎?
以上反思,使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重構13歲之前的語文教育體系!為了避免使自己走入一時興起盲目輕率的誤區(qū),我慎重地閱讀了相關書籍,提出了重建體系的幾點理由。
重構的理由
其一,宏觀教育史的視野。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博士生導師郭齊家教授認為:中國的教育發(fā)展大致走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三皇五帝一直到清朝末年。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人文教育的階段,重視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缺點是重道輕藝。第二個階段是近一百年來,鴉片戰(zhàn)爭以后,我們引進了西方的教育,特別是科學技術的教育,這個階段叫科學教育階段,缺點是重藝輕道,或者是學藝忘道。第三階段是從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是把前兩個階段的缺失加以整合,把前兩個階段的優(yōu)點集中起來,形成一個科學加人文整合的新教育階段。站在宏觀教育史的角度來審視中國小學語文教學,我們對本民族2500多年燦爛輝煌的文化要珍惜,要傳承,要納入當下語文教學的體系。不可采用民族虛無主義態(tài)度,對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一概擯棄。請看一看當下小學語文教材,除了幾十首古詩以外,還有什么是傳統(tǒng)文化的吸納與傳承?這不是切斷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根脈嗎?這不是拋棄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嗎?
其二,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反思。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臺灣“中研院”院士張灝先生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一文中指出:“談到批判傳統(tǒng),首先我們必須澄清一些對傳統(tǒng)的誤解。我們最需要正視的當然是五四時代所產生的全盤反對傳統(tǒng)思想。這種思想演發(fā)到極端,是視傳統(tǒng)為一片非理性的黑暗,阻撓著中國的進步,必須把這片黑暗全部掃除,中國前途才能有光明。這種以黑暗的過去與光明的未來作簡單對照,原是中國知識分子在困難頻仍的刺激下,心理失去平衡后的思想產物。因此而對傳統(tǒng)所作的全面否定,也難免是情緒的反應多于冷靜的反省。武斷的曲解多于耐心的分析。然后,不幸的是,情緒的反應和武斷的結論常常是一般人所歡迎的。這份‘五四遺產’到今天仍然在中國知識分子中間有著極為廣泛的影響,就是這個原因?!薄拔逅倪\動”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它是現(xiàn)代教育和傳統(tǒng)教育的分水嶺,它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打倒孔家店,打倒文言文,推廣白語文。它無疑是近代中國文化的一場大革命。當歷史的車輪走過了一個世紀,我們今天再冷靜審視,它對中國的發(fā)展走向當然功不可沒,但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概拋棄顯然失之過偏。其實,即使是五四文化運動的健將,哪一個不是在傳統(tǒng)文化中浸染成長的呢?朱自清先生曾在文章中坦承,五四運動之后中學生國文水平下降了!
其三,個體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著名心理學家朱智賢先生認為:“兒童個體智力發(fā)展史是人類種系智力發(fā)展史的縮影?!比祟惙N系是怎么樣發(fā)展過來的呢?就是靠口耳相傳,就是靠不斷地背誦民族的史詩、民族的經典、民族的語言、民族的自然常識和社會常識。人類就是靠不斷地背誦,人類的童年就是這么過來的,靠不斷地背誦發(fā)展他的記憶力來促進他的智慧,促進他的腦結構的發(fā)展。所以靠背誦,人類傳承了我們的文明;靠背誦,人類發(fā)展了自己的腦神經、大腦,發(fā)展了我們人類的智慧。心理學家研究得出結論:13歲以前是人類記憶力的高峰,15歲以后人的理解力慢慢上升,記憶力慢慢退化。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語文學習在小學階段應以記憶為主,而不是以理解為主!這一規(guī)律應作為語言學習的重要規(guī)律。叔本華在《論教育》一文中論述:“相比之下,記憶力在青少年時期是至為旺盛和堅韌的,所以,我們要特別發(fā)揮它的作用,但是這需要我們經過謹慎、周密的考慮以后作出一定的挑選。在年輕時學到的東西永遠都會粘附在記里,所以,人的這一寶貴功能應該得到充分利用,以便得到最大收獲?!热幻咳酥挥胁欢嗟哪贻p歲月,并且,記憶的能力總的來說相當有限,那么,把每一學科知識最基本和最關鍵的東西灌輸給孩子,而其它的一概免去,就成為至為重要的事情?!敝卣b讀,重記憶,重積累應是13歲之前學習語文的重要法則!
其四,當代實驗的有益啟示。當代小學語文界,一些有識之士作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陳琴老師的“素讀”實驗,讓孩子從小“素讀”大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取得了有益的成效。韓興娥老師兩周教完一本教科書,它重誦讀,重背誦,輕理解的做法給人有益的啟示。她擠出時間干什么?就是帶領學生“課內海量閱讀”,她所謂的閱讀就是三大塊:第一為讀熟,第二為背誦,第三為運用。我曾經帶著我?!扒橹钦Z文組”8位骨干教師專程赴山東濰坊聽了韓老師兩節(jié)語文課。一節(jié)課她讓學生背誦120多個成語,方法是熟讀成誦,用各種方法讀,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記誦。另一節(jié)課她用半節(jié)課給二年級孩子上蘇教版四年級《槐鄉(xiāng)五月》,通讀課文后,即背誦優(yōu)美句段,然后提問了一兩個問題,一篇課文就過去了。然后讓我們聽課教師每人上黑板寫一句名言警句,她帶領學生讀一句然后讓學生背誦和名言相近的成語、詩句、警言。二年級學生口若懸河,張口即來,學生豐富的積累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韓老師從語文教材中突圍的嘗試給語文教學改革投入了一縷希望和曙光。
重構的體系
現(xiàn)在我們來回答這個問題。什么是小學語文的“大石塊”呢?“這需要我們經過謹慎、周密的考慮以后作出一定的挑選”(叔本華語)
我們先來看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開頭的一段話:“從前在中國,一個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學方面的啟蒙教育。兒童入學,首先要讀的就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書”也是宋以后道學認為最重要的文獻。孩子剛入學,通常所用的課文《三字經》每三個字為一組,每六個字成一句,偶句押韻,朗讀時容易上口,也便于記憶。事實上,這本書乃是中國兒童的識字課本。《三字經》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學的基本思想。“
張志公先生在《傳統(tǒng)語文教育》一文中指出:“傳統(tǒng)語文教育非常重視字的教學,采取的辦法是集中識字。兒童入學后,用一年左右的時間集中認兩千多字,以后集中識字課文逐漸形成“三、百、千”那么一套,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三本合起來正好是兩千多常用字)……再者,“三、百、千”音節(jié)整齊,押韻,也不太艱澀,便于學童記誦。這個辦法不失為一個好的經驗。正因為如此,集中識字,使用“三、百、千”做教材,這個辦法通行上千年?!?/SPAN>
鑒于此,我認為,小學語文教育的第一塊“大石塊”是國學經典。中國文化是儒釋道三家文化,其中尤以儒家文化為主流、主脈。什么是經典?《現(xiàn)化漢語詞典》上說:“經典,就是歷史留傳下來的具有權威性、典范性的著作。”那么,《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聲律啟蒙》、《增廣賢文》就是國學經典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5年趙樸老九位老人,在政協(xié)開會的時候提出一個016提案,在這個提案里他們呼吁,要建立幼年古典學校。我們的‘經典’一直沒有中斷,如果現(xiàn)在再不重視,我們就面臨著中斷的危險?!敖浀洹钡囊饬x在哪里?它是我們民族智慧、民族心靈的龐大載體。它是我們民族生存發(fā)展的依據(jù)。它也是幾千年來,我們民族屢遭災難而始終不解體的堅強紐帶。這幾位老人呼吁,如果我們不采取措施,此文化遺產在下一代消失,我們將是民族的罪人,歷史的罪人!
從小誦讀國學經典意義重大,首先在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延續(xù)。其次在于“蒙心養(yǎng)正圣功也”。蒙童時期應該培養(yǎng)純正無邪的品質,造就圣人君子的氣質,追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博大境界。再次,“讀書變化人的氣質”(朱熹)讀國學經典能改變每個人的氣質。一代人的氣質變化了,就影響社會風氣?!拔逅摹睍r期把傳統(tǒng)文化經典解構了,我們失落了它,現(xiàn)在我們再把它重新找回來,在當今現(xiàn)代文明的背景下重建它,重建新的文明秩序。
小學語文教育的第二塊“大石塊”是詩歌經典(我把詩歌作為韻文單獨列出)。有人說,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中國教育的核心是詩教??鬃訉鹤涌柞幍慕逃恰安粚W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在廣大中國民間,孩子呀呀學語,首先背誦的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些瑯瑯上口的五言絕句。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在《無言之美》一文中這樣表達他對詩歌的認識:“就文學說,詩詞比散文的彈性大;換句話說,詩詞比散文所含的無言之美更豐富。散文是盡量流露的,愈發(fā)揮盡致,愈見其妙。詩詞是要含蓄、暗示,若即若離,才能引人入勝。現(xiàn)在一般研究文學的人偏重散文——尤其是小說,對于詩詞很疏忽。這件事實可以證明一般人文學欣賞力很薄弱。現(xiàn)在如果要提高文學,必先提高文學欣賞力,必先在詩詞方面特別下功夫,把鑒賞無言之美的能力養(yǎng)得很敏捷。因此我很希望文學創(chuàng)作者在詩詞方面多努力,而學校國文課程中詩歌應該占一個重要的位置?!?/SPAN>
小學詩歌怎么篩選,我個人認為應以中國古代詩詞為主,以現(xiàn)代詩歌為輔。一二年級可以歷代著名絕句為主,約80首左右。三四年級可以唐詩為主,約80首左右,五六年級可以《詩經》、《古詩19首》、《楚辭》、《宋詞》節(jié)選為主大約80首左右?,F(xiàn)代中外詩歌可以名家短篇為主,精選冰心、泰戈文、普希金等名家適合小學生誦背的名篇約60篇,這樣小學階段古詩加現(xiàn)代詩約300首左右。真正達到古人所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薄白x詩使人靈秀”,“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通過詩教涵養(yǎng)我們民族的氣質,培養(yǎng)有高貴氣質的一代新人。
小學語文教育的第三塊“大石塊”是兒童文學經典。如果說國學經典、詩歌經典更多地的是面向過去,面向歷史的話,那兒童文學經典就是面向現(xiàn)代,面向兒童。因為兒童文學是專門寫給兒童閱讀的文學,它充滿幻想、充滿想象力、充滿情趣和童心。張志公先生在《漢語教學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一文中說:“文學教育是一種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學教育。同時又是一種非常有利于智力開發(fā)的教育。學文學有助于發(fā)展聯(lián)想能力,想像能力,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文學和科學絕非沒有關系。作者很同意這句名言:“很難說牛頓和莎士比亞誰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一點?!眱和翘焐牡没孟爰?,天生的作家,天生的詩人,天生的哲學家。因此兒童文學是小學文學教育重要的基石。
我認為小學階段兒童文學可大致分為:低年級以閱讀繪本為主,中高年級以童話和兒童小說為主。當然教師要給學生精選名家名篇,在激發(fā)閱讀興趣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自由閱讀,共享閱讀,親子閱讀。
重構后怎么教
我提出在小學階段增加語文教育的“三塊大石塊”的觀點,一線教師最大的疑問就是這么多內容怎么教?
一、時間如何分配?可向韓老師學習,壓縮教材教學時間。韓老師兩周教完一本書,如果我們有困難,能否一個月兩個月教完一本書,擠出一半時間來教國學、詩歌、兒童文學經典。另外,每天早讀時間可讓學生誦讀國學和詩歌經典。一日之計在于晨啊!每天早上讀10—20分鐘,一年下來時間就非??捎^了。
二、現(xiàn)有教材怎么教?現(xiàn)有教材基本上是由一篇篇白話文組成,學生閱讀理解不是主要問題。因為白話文已寫得很白很直很露了,沒有多少可以值得反復咀嚼品味的了。一般可先讓學生通讀全文,然后提一兩個關鍵問題理解課文,接著可背誦文章寫的精彩的成語、句子或片段即可。大可不必在理解課文上挖過來挖過去,浪費時間。這樣一來,大塊時間可以節(jié)省下來,為校本教材的學習贏得時間、贏得教學的主動權?!墩Z文課程標準》說得好:“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fā)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SPAN>
三、國學、詩歌經典怎么教?國學詩歌經典因其語言精煉,富有韻味,充滿音律美的特點,教學時應以誦讀,背誦為主,輔導以適當講解,讓學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不必在理解上花太多功夫。“不求甚解”“熟讀成誦”應是國學詩歌教學的原則。對于吟誦,背誦,朱自清有一段精辟的見解!朱自清是這樣說的:“這兒可以看出吟誦的重要來。這是詩的興味發(fā)端,也是詩學的第一步,但偶然的隨意的吟誦是無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學。那得下一番切實的苦工夫,便是記誦。學習文學而懶于記誦是不成的,特別是詩。一個文科學生,與其囫圇吞棗,走馬觀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這三百首詩雖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詩集雖多,看過就還了別人。我不是說他們不應該讀十部詩集,我是說他們若不能仔仔細細讀這些詩集,讀了是和沒讀一樣?!睘榱思ぐl(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運用各種方法,像競賽法、情境法、表演法、展示法、師生共讀法、親子共讀法等等都是有效的方法。教師要用靈活多變的方法讓學生樂此不疲,出口成詩。
四、兒童文學怎么?兒童文學的教學和國學、詩歌經典應有區(qū)別,因為兒童文學語言通俗易懂,沒有閱讀障礙。再加上兒童文學是以故事為主,有人物,有情節(jié),有故事,特別吸引學生。因此兒童文學教學重在積極引導,推薦書目,激發(fā)興趣,以孩子自主閱讀為主。為了提高閱讀興趣和效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全班共讀同一本書,共同交流閱讀心得。也可以利用中午午休時間老師讀書,同學聽書。還可發(fā)動家長參與,班級閱讀,提倡家庭親子共讀。一旦引導孩子走上閱讀的金光大道,養(yǎng)成手不釋卷的良好習慣,那我們語文教學的任務就已成功一大半了。
五、課內課外怎么處理?課內教的東西要適當難一點,要有智力挑戰(zhàn),要對學生有智力吸引力,課堂要有緊張的智力生活,這叫“跳跳摘到蘋果”。建議國學經典、詩歌經典大多放在課內教學。課外閱讀的內容可有趣一點,豐富一點,吸引人一點,簡單一點,兒童文學讀物特別適合學生課外閱讀、家庭閱讀。這樣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學生閱讀量就會極大提高。
六、語文作業(yè)做什么?魯迅先生早就說過:學習語文沒有什么秘訣,無非是多讀多寫。語文水平,語文素養(yǎng)不是做作業(yè)做出來的,而是在大量的閱讀、背誦、積累、運用的語言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因此,語文作業(yè)就是三字經:“讀、背、寫”,而“寫”就是寫日記、寫隨筆、寫讀書筆記,而不是寫段落大意,寫中心思想。學生在讀寫熏陶中自然而然語文素養(yǎng)就提高了。這一點務請語文教師轉變觀念,讓學生從大量的題海戰(zhàn)術中走出來,真正享受語文學習內在的快樂。
結語
13歲以前的語文是童年的語文,積累的語文,種子的語文,經典的語文,綜合的語文;是不求甚解的語文,是逐步反芻的語文,是為一輩子奠基的語文。
昨天訪問: 187730 ?| ?今天訪問: 109106 ?| ?本月訪問: 6640611 ?| ?上月訪問: 6788709 ?| ?訪問總數(shù): 21367669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