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教育局>>教育資源>> 內容
課堂教學絕不能只是教教材

信息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8-10-29    瀏覽量:5421次

新學期,又有一大批小學生用上了全新的部編版語文教材。根據(jù)教育部的發(fā)文,2019年,全國中小學每個年級的語文課本都要換成這個版本,之前的人教版等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將退出歷史舞臺。

人教版語文課本2年級一篇飽受爭議的課文《愛迪生救媽媽》。

那時,僅有一年級和7年級學生使用部編版。如今,全國小學生1-3年級,初中7-9年級都已經拿到了新課本。那篇受到爭議的“假課文”,也已經離開了孩子們的課本。

經過大刀闊斧的語文教育改革,部編版語文課本究竟怎么樣?8年前,浙江幾位語文老師:郭初陽、蔡朝陽、呂棟聯(lián)合編著了一本《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

書中指出,當時的語文教材,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8年后,近日,這本書的作者之一郭初陽老師再次翻開了部編新版語文教材發(fā)現(xiàn),這套教材,依然在以上幾點問題上,不盡如人意。

1

部編版語文課本里

依然充斥著“三無產品”

上周,郭初陽對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的語文書進行了研讀。他認為:距離他批判小學語文教材的那本書出版8年過去了,這本教育部新版的語文教材8年前存在的“四大缺失”問題卻基本上是巍然不動。

郭老師說:以前的語文教材里,有很多“三無產品”。所謂“三無”就是:不知道這篇課文來自哪里,出自何時,甚至連作者是誰都不知道。

郭老師翻開最新“部編本”小學第三冊語文教材發(fā)現(xiàn):

第3課《不懂就要問》,第18課《富饒的西沙群島》,第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第27課《手術臺就是陣地》,都是“三無”。不信,家長也可以去翻翻看。

而在其他年級的語文課本里也有不少這樣的文章,有些文章是出自于以前的舊教材,不知道是何人、何時何地寫的。

2

三年級語文書第一課

就“誤人子弟”!

“部編本”小學第三冊語文教材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

翻開三年級上冊語文書的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郭老師說,作為課本第一篇,讓人憂慮。為什么呢?因為這是一篇典型的文體不分的文章。而語文課本里課文的文體不分,恰恰是當下小學生不會寫作文的根源所在!

這篇課文里說:有兩只小猴子在聽孩子們讀課文,松鼠和山貍在看同學們做游戲,這到底是虛構的?還是非虛構的呢?

好教材應該讓孩子從小就具備文體意識,懂得各種體裁的不同。小說、戲劇、詩歌等等,都是虛構類文學作品,追求藝術真實;歷史、傳記、調查報告等等,屬于非虛構作品,重在合乎事實。

而像《大青樹下的小學》這樣的課文,沒有基本的文體區(qū)分,混淆虛構與非虛構的邊界,誤人子弟。

郭老師認為,當前,小學生學習的寫作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想象、說明,但不會區(qū)分不同的文體,沒有人告訴他們虛構和非虛構的區(qū)別,甚至連課文也混淆這個概念。所以會出現(xiàn)當下小學生作文謊話連篇、虛假、矯情的情況。

郭老師建議,在引導孩子學習類似《大青樹下的小學》這樣文體不清楚的課文時,不妨多問幾句:

真的有兩只猴子聽同學們讀課文,松鼠和山貍看同學們做游戲嗎?

這所小學在哪里?

大青樹是棵什么樹?

古老的銅鐘是什么年代鍛造的?

本文的作者吳然是云南省文史研究館的,也許他可以提供關于這所小學的事實材料。

3

我們的語文課本經典依然缺失!

在《小學語文教材批判》一書里,郭老師就曾經指出,當時的語文教材 經典缺失。新版教材,這樣的問題,依然存在。

比如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二篇課文《花的學?!罚⑨屩兄赋觯骸氨疚淖髡呤怯《鹊奶└隊?,譯者鄭振鐸,選作課文時有改動?!笔聦嵣希芏嗾n文都有這樣的標注: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郭老師認為,選一篇經典作為課文,就不要去亂改它,改動是不尊重作者和版權的行為。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原文和改動后的課文的區(qū)別:《花的學?!罚ㄗ髡撸禾└隊枺┙滩陌妫ㄗ螅┡c原文。

還有第八課課文《去年的樹》,很多年前,幾位老師就曾對這篇課文提出了修改意見,但在部編版里,還是沒有改。

原文是日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教材用的譯文是孫幼軍的,“選作課文以后,依然被改動了”。

新編教材的課文最后是: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

唱完了歌,鳥兒又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但郭初陽老師認為,09年長春出版社《小狐貍阿權》的譯本更加精彩:

小鳥一動不動地盯著火苗,然后,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歌。火苗輕輕地搖擺著,好像很開心的樣子。

唱完了歌,小鳥又一動不動地看著火苗,后來就不知飛到哪里去了。

一字之差都會有天壤之別,何況是一句之差呢。這句話的點睛之筆恰恰在“火苗輕輕地搖擺著,好像很開心的樣子”這句話里?;鹈鐚π▲B做了很動人的回應,這是文章里的靈魂。但是課文卻偏偏刪掉了。

4

語文教育,不需要課本!

教材的編寫,郭初陽認為,除了有專門的專家編寫小組;教材的審定,還應當有獨立的學術委員會。面對不盡人意的語文教材,郭初陽老師拋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語文教育不需要課本!

郭老師認為,應當以偉大的書為語文課本。比如,去年暑假,郭老師曾經帶領孩子們閱讀學習梭羅的《瓦爾登湖》,帶著孩子們結合旅行來閱讀,將閱讀、思考、旅行、寫作、反思結合起來,在一個長的時間段里深入到一本書里面,這對學生影響是很深的,遠遠勝過讀教科書。

而在郭老師的課堂里,沒有語文教材,只有經典閱讀。一本一本經典深入地精讀下去,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自然得到提高。

對于課本里的“三無產品”,記得北師大出版社小學語文教材主編之一馬新國曾經說過一句話:

“盡管出現(xiàn)‘三無文章’有種種理由,但無論再多的理由,都是一種缺憾?!敖滩木帉懝ぷ魇且粋€系統(tǒng)工程,是細工慢活,建立教材修訂和反饋機制是十分重要的?!?/p>

基礎教育教材編寫應去向何方?仍是教育行業(yè)急需解決的問題!

拓展閱讀:

“部編版”語文教材究竟有哪些不一樣?

通過我們對新舊教材的對比,主要得出了以下幾點不同:

1.小學階段打破傳統(tǒng)的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模式

從課時的安排上我們可以看出,一年級上冊的教材共設置了兩個識字單元,兩個漢語拼音單元和四個課文單元??傮w上將拼音教學放在了漢字之后,而這一打破傳統(tǒng)的改革是遵從學生語言學習規(guī)律而設計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年級的教材在學習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之類的漢字之后才開始了系統(tǒng)的學習拼音。這是第一個與舊教材截然不同的點。

2.傳統(tǒng)詩詞文言文篇目增多

這應該是最明顯的一個變化了。從《詩經》到清代詩文,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比如魯迅先生的作品選有《故鄉(xiāng)》《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這樣的改革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量,鍛煉其閱讀能力提升閱讀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的閱讀古文和革命題材文章,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激發(fā)愛國主義熱情,重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學習激情。

3.倡導親子閱讀

新教材的改革不僅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高要求,同時對家長所參與的家庭教育也提出了高要求。小學語文教材開設了“和大人一起讀”環(huán)節(jié),明確要求家長參與到孩子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教育中。 這也是“大語文”時代下倡導全民閱讀的要求,通過學校教育連帶家庭教育,從而營造良好的家庭語文學習氛圍,推動全民語文學習熱情和國學素養(yǎng)的提升。

4.側重閱讀

從課文的選擇中我們可以看出更重視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管是古代文言文,還是近代散文,或是現(xiàn)代名著等等,都從多方面提供了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機會。

5.在教學中落實名著導讀

不同于舊版本中的名著推薦,新教材對于名著的推廣力度是十分之大的。尤其在初中三年的語文課本中最有明顯。部編版教材加強了導讀和推薦力度,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中外名著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主動積極閱讀名著,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理解能力,語文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

昨天訪問: 497634 ?| ?今天訪問: 222084 ?| ?本月訪問: 719718 ?| ?上月訪問: 14634444 ?| ?訪問總數(shù): 257316354

?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