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2-23 信息發(fā)布:無 瀏覽量:6430次
一位專家說過,人類語言文化是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和精神世界的建構。時下,大學校園里充滿耳膜的“異類語言”,正是流行與時尚涌入的產(chǎn)物。在校園“另類”元素不斷變換頻率并蒸蒸日上的時候,“異類語言”的大行其道,倒也不是什么讓人驚訝的事情,只是這些“暈菜”、“我靠”、“我倒”、“特困生”和“覺皇”等“異類語言”,常讓圈外人一頭霧水,備感茫然。
留心觀察如今的大學校園,“異類語言”可謂比比皆是。賀歲片中的臺詞“黎叔很生氣、后果很嚴重”,“做人要厚道”、“人心散了,隊伍越來越不好帶”等這類脫胎于影視的語言,在校園中俯拾皆是,而味道顯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極大變化,極具調(diào)侃和幽默的內(nèi)涵,令其在學生中廣為傳誦。
所謂“特(困)生”──是指早上第一節(jié)課就打瞌睡的學生,“覺皇”──是嗜睡的人,“人性”、“甜蜜”、“曬月亮”、“青春必修課”──是約會的意思,“白骨精”──是白領骨干精英、“恐龍”──形容很丑的女生,“青蛙”──很丑的男生,“飄飄”、“玻璃”──同性戀,“老孔”──假正經(jīng)……等一類的網(wǎng)絡流行語,由于瑯瑯上口,更是風靡一時。
站在時代前沿的大學生,基于對流行時尚的追求,面對“異類語言”的簡潔、鮮活、生動、搞笑、減壓、調(diào)侃甚或可以起到掩飾隱私的作用,顯然樂于接受并且廣泛使用,唯此才認為是不落伍、不掉隊的表現(xiàn)。一些在校大學生坦言:生活在校園、學習在校園,面對這種環(huán)境中“異類語言”的侵入,作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不可能置身桃源之外,否則連別人說什么都不知道,搞得溝通交流都成了問題,還怎么融入這個群體。
因此,校園“異類語言”傳播之快,大概少有與之能比的。一個顧姓學生說:“網(wǎng)上剛出來一個新詞匯時,校園里有人用了,于是自己跟著用,這時自己還屬于走在時代前沿的人。不到一周,上學放學走在路上,沿途能聽到這個詞至少四次,這時就已經(jīng)普及流行了。”
當今社會,娛樂性電視節(jié)目、時尚雜志和廣告等社會傳媒的滲透作用顯而易見,作為社會一隅的校園,當然擺脫不了這種侵襲。一句廣告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一夜間在校園里被學生們廣泛使用,而金庸武俠小說中“滅絕師太”,則被學生們縮編成“滅絕”,罩在那些看似古板的女才子身上。可見社會傳媒對于學生的影響之大。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對于處于緊張學習狀態(tài)的大學生而言,需要有一種精神調(diào)劑品。幽默詼諧、表現(xiàn)力豐富的語言恰好能讓他們緊張的精神很快松弛下來,同時又滿足年輕人求新、求異、求變的心態(tài)。當然,校園流行語中有些顯得很“痞子氣”,十分不健康,如果放任自流使其流行開來,無疑會遺害無窮,不但優(yōu)美的漢語言文化會被糟蹋,還會引發(fā)社會問題。所以,對于盛行校園“異類語言”要進行正確引導,使之成為健康的語言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