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對不起我不是別人家的孩子!
信息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8-06-25 瀏覽量:5187次
小左
最近聽過一句話:中國式父母,都被孩子慣壞了。這還要從最近很火的一個視頻說起。
視頻是來自節(jié)目《少年說》的一個節(jié)選,節(jié)目形式類似于日本的天臺告白,但與日本的節(jié)目不同,中國孩子上去的所謂告白,少了純純的愛情的成分,而更多的是轉(zhuǎn)化成了“告訴成年人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
而那則刷爆了網(wǎng)絡(luò)的視頻,正是一個女孩對于自己媽媽的“吐槽”。她所說的,是幾乎所有人在孩童時代都沒有逃過的“別人家孩子”的魔咒。
這個女孩吐槽的是,自己的媽媽總拿自己跟自己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聯(lián)盟第一的閨蜜比較,這讓她很受傷。
她媽媽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你這么差,怎么會有人愿意跟你做朋友。
而且生活中,不管她如何努力,媽媽給出的永遠不會是鼓勵。每次考試成績下來,一定是先說她很差。
久而久之,她壓抑了很多不滿。但這個女孩特別棒的地方在于,她其實體諒這是父母的一種方式,只是這種方式她不喜歡,所以她一直努力說出自己的想法,今天也不過是借助這種方法,再次讓媽媽能夠重視自己的意見。
但是,其實女孩說著說著已經(jīng)委屈得哭出來,她媽媽依舊不能體諒她的想法,全程居高臨下的闡明自己的觀點。
“你應(yīng)該這樣做才能事半功倍……”
“我是為了你好……”
“我認為你的性格是需要一些打擊的……”
和女孩的坦誠、理智相比,反而是作為成年人的家長,顯得固步自封。
而且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
女孩的閨蜜,那個別人口中永遠考第一的別人家的孩子,竟然也會在家中遭到家長這樣的對待。
她媽媽對她不滿的點不是學習,而是體育和性格。覺得她體育不及格,性格不夠開朗大方,什么都不行。
一個每次都考第一的孩子,得到的評價竟然是“什么都不行”,簡直讓人無法想象。
關(guān)于別人家孩子的話題,同樣引起了很多人并不美好的回憶。
而相比這樣的父母,孩子們長得十分優(yōu)秀了。
那個吐槽媽媽的小女孩,活潑開朗懂禮貌,站上臺前,毫不怯場地與主持人打了招呼。
即使媽媽一直在臺下步步緊逼,她還是邏輯十分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訴求:你能不能多給我一些鼓勵,少一些打擊。她有健全的是非觀,也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因為長期被壓抑而改變性格中溫暖的部分。她是別人眼中無可取代的那一個人啊。
或許只有旁觀者,能感受到這一切多難得。
女孩的閨蜜,也謙虛懂禮,根本不是她媽媽眼中的她。她會在閨蜜哭泣時,走上去為她擦干眼淚,告訴她:我媽媽也總夸你,你也是我的別人家的孩子。
她還非常會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閨蜜的媽媽都沒發(fā)現(xiàn)的優(yōu)點,她當著全校的面講得擲地有聲。
“她是我們所有女孩里最善良大膽的,我比不了,她有天生而有的熱忱……”
最后對閨蜜說:你是無可取代的對嗎?
她們還是初中的孩子,卻有一顆坦誠,善良的心,還有什么比這更好呢。
下面的故事,也多是如此。家長總是恣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縱著孩子的人生,而孩子們的表達,讓人看到了包容和愛。
有個女孩走上臺說,懷疑自己的媽媽是不是不愛自己了。因為媽媽越來越少時間陪伴自己,即使在家,媽媽也總是在打電話,中午早上晚上永遠在打電話。
“為什么你可以跟陌生人講那么多話,卻不能跟我說說話?”
這位媽媽認識到了自己的疏忽,其實她內(nèi)心是很疼愛女兒的,女兒也一直是她的驕傲。
最后,她讓女兒說出自己一直以來的愿望。這個只有初中年紀的小姑娘說了一句讓全場都流淚的話:
她的愿望是,要好好工作,帶媽媽環(huán)游世界。
成年人總以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實孩子有時候是在默默愛著大人的。
而且有些時候,他們比大人更懂得自己想要什么。
一個男孩特別幽默,他的告白讓全場哈哈大笑。他說因為自己親戚開了拳擊館,他媽媽就送他去學拳擊,可是他沒有很喜歡。
而且家長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規(guī)定他的學習進度。剛進去就跟同學對打,可是那個同學是個180的大漢,當時他只有160,被人打一拳能在原地轉(zhuǎn)好幾個圈。
后來又讓他上成人班。
其實他想學的是街舞。
一個學了7年舞蹈的女孩說,最近因為自己的成績下降,媽媽擅自停掉了自己的舞蹈課。
女孩說:我熱愛舞蹈,我一直在為之努力。
但媽媽顯然沒有懂所謂熱愛的道理,一直在跟孩子談條件,考到年紀第150名,你就可以重新開始學習舞蹈。
我想孩子應(yīng)該很挫敗吧,自己的想法明明已經(jīng)勇敢說出來了,但是自己最愛的媽媽卻并沒有理解。
成年人的世界講究慣了性價比,所以熱愛那么不值一提,以至于這樣的不通情達理都用到了自己孩子身上。
不知道這個孩子會不會有一天,真的離開了舞蹈,在自己也成為成年人后,悵然若失地談起:曾經(jīng)我本來可以是一個舞蹈家……
當然,人生什么時候重新開始都不算晚,但是你知道的,25歲時得到5歲時候想要的玩具,65歲是得到20歲想要的愛情,錯峰的快樂永遠比原裝正版的少了很多。
網(wǎng)上關(guān)于這個節(jié)目和日本原版的對比,有很多聲音,但是一個節(jié)目看下來,倒是覺得中國的孩子沒有比任何人差。
他們一樣熱忱,單純,善良,甚至更懂得包容大人的失誤,是特別閃閃發(fā)光的孩子。
真正有問題的是大人呀,他們從不試圖去理解孩子,永遠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縱孩子的人生。甚至他們不能傾聽孩子的想法,總是覺得孩子的都是幼稚且不成熟的。其實完全不知道,孩子在以自己的方式,包容著也是初次做家長,有很多失誤的他們。
每個人都是孩子長大的,很多事情,當你長大就絕不可能再重新經(jīng)歷,做小孩子是很珍貴的時光,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夠不被打擾地長大。
文章和圖片來源于電視節(jié)目《少年說》。